地铁里的陌生人
春节的地铁,碰到一对问路的台湾父女。
父亲是淡淡的干净的中年人。十岁左右的小朋友扎个小辫,一身紫红色的迷你冲锋衣加上牛仔裤,嘟着小嘴扎个马尾很是可爱。两人问路前往奥运村。大概指路之后一起上了地铁。
车子一开动,两位中老年乞者相互搀扶着出现了。父亲和女儿耳语几句,在她手里放了几枚硬币。乞者经过时,小朋友伸出小手递过零钱。两位乞者做完感激状继续他们的职业。两分钟功夫又过来一个十岁不到的女孩,一节节车厢跪过来,眼神坚定无畏而又略带悍气。父亲又在女儿手里放了几枚硬币,小朋友又一次伸出小手。
女孩跪走后,台湾小朋友开始问父亲问题。Q&A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我猜小朋友从前大概没这么高频率地见过如此多的乞者。
上次给钱乞者也许要回溯到大学年代。若干年前的东昌路地铁,给过几次钱后发现乞讨竟是老者的全职工作,大惑之余全线停止了类似举动。然而各种地点的卖艺人每次总能打开我的钱包:上海地下通道的歌者,北京地铁里的吉他手,还有不知罗马还是米兰地铁里的小提琴手。
总觉得靠正当劳动养活自己并尊重别人的人类都值得尊重。可是马路边地铁里那些不分性别年纪,健康和经济状况不明的无数乞者总让人十二分之困惑。我们的官办NGO据说以资源充分而闻名,不管是残联,妇联,还是其他什么联。各样地点各种状态的未成年乞儿也总让人十二分之不解。我们的教育据说不仅是免费和义务的,还是由国家法律强制的。
听说国家收入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爱国人士为之雀跃欢呼奔走相告。激动之余不知是否会也有疑惑:有多少人生活质量因此改善,多少人的健康水平因此提高?多少人的快乐指数因此提升?对于每一个走在大街上的陌生人,这些问题的显著正答案显然比不断提高的一些国际排名来得实惠些。
听说国家的强大执行力是经济数十年如一日十位数强壮增长的强大保障。这样闻名于世的强项似乎多少带些选择性:经济与社会,国家与社群,执行力该强时一定强得令人咋舌,不该强时自然芳踪难觅。
当然世界上不可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老穆终究还是被休了假,然而广场和广场,多少还是不大一样。
Filed under 杂议 | Comments (2)2 Responses to “地铁里的陌生人”
台湾父亲是个有故事的人
穿着极简朴
却又透露出优雅和坚忍
agree. GDP超了也没用,一人均就不行了。人民生活地健康幸福,任重道远